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
【閩僑小學校長專訪】多元文化上課模式 年度「文化日」教共融 葉淑婷校長:想將津校國際化!

【閩僑小學校長專訪】多元文化上課模式 年度「文化日」教共融 葉淑婷校長:想將津校國際化!

教育路 學校大全
By Sarah on 12 Aug 2020
Digital Editor

位於觀塘區的(校網48)閩僑小學,5年前開始大變身,破舊陰暗的校舍煥然一新,變得亮麗繽紛同時又充滿藝術感,凡事親力親為的葉淑婷校長,可謂背後最大功臣。「2015年我來到學校,看見這個情況,便馬上開始不同的改善工程。」 

校長和學生一起整鳳梨酥。Photo from 閩僑小學

校舍過去長期受天花牆身石屎剝落、鹹水樓及蚊叮害蟲等問題困擾,很多牆壁都是空心牆,輕易可戳穿。「牆身全部換過、重新油漆,做好鞏固;課室的枱櫈也全都換過;操場的地面也得到外間的資助,可以重新鋪設。」葉校長一上任的第一個任務,就是將學校翻新,除了是為學生的安全着想,也希望能讓他們重新愛上學校、愛上上學。

基本的課室枱櫈以外,葉校長更加將每一層後樓梯空間重新設計,以不同的主題去裝潢。本身修讀美術的她,從構思、設計至搜羅物資,全部親力親為,費盡心力,就是為重新賦予學校明亮又溫馨的氛圍。

學校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心思。Photo from 閩僑小學

教育的本質是啟發,葉校長明白硬件只是改變的第一步,對學生最重要的,始終是知識和眼界的培養。閩僑小學自2002年開始錄取非華語學生,「我在2015年來到學校時,非華語學生比華語學生更多。現在的比例是一半一半,這也是我希望做到的情況,即是『津校國際化』。」

學校的非華語學生來自不同國家,除英、美、加外,還有韓國、日本、菲律賓、泰國、印尼、巴基斯坦、印度等。過去,學校的非華語和華語學生分別在不同班級上課。葉校長來到後,馬上進行大革新,「2015年開始我們就不再分班上課。」

新設的圖書角非常溫馨。Photo from 閩僑小學

這項改革的最大分別是,以往本地生是以中文授課,非華語學生則以全英文上課,而合併後的班級,則一律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。同學來自世界各地,在學習英語方面,擁有先天的語境優勢,是非常好的學習環境,「同學可以互相學習,互補對方的英文或中文,對大家都很有好處。」葉校長特別強調:「其實最重要的是『共融』,因為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大都會,而學校又具備這樣的條件,更應該讓同學學習與不同國籍人士相處、互相學習。」

疫情期間校長為有需要家庭安排生活物資。Photo from 閩僑小學

將以英文或中文為母語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個班別上課,需要老師在課堂及教材上的特別配合。「上中文及英文堂時,我們會以小組形式上堂,加強照顧。」教學語言和教學政策的改變,在家長而言也難免會有一些擔憂,「起初家長也會擔心,但其實小朋友就像海綿,吸收力很強。當置身一個很好的語境時,他們其實很快就能適應。」學校同時亦會安排不同的補底班,例如讓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上英文班,以及讓非華籍的學生上中文班。

對於學校的發展,葉校長認為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非常重要,「我以前曾做學校顧問,有機會去英、美、加等地的學校,接觸到不少當地的校長,現在他們會來school visit,像之前加拿大Fulford Academy學校的校長便來和同學交流。」同學遠赴歐美的機會不多,因着校長的關係,可以不時接觸世界各地的人士,增廣眼界見聞。

學校的「文化日」。Photo from 閩僑小學

談起學校活動,葉校長直言不得不提每年一度的大型節目──文化日。文化日是閩僑小學的重要活動,象徵文化共融、互相欣賞、尊重。在這一天,同學會穿上不同的民族服裝回校,上台唱歌跳舞。同時校內亦會設有攤位遊戲,介紹不同國家的文化,如印度手繪、中國醒獅、剪紙等。當日其中一個環節為師生民族服裝表演。

在這一天,不只各國學生穿上民族服裝,連老師也會穿上華麗的歐洲宮廷服、民初少女裝扮等,一起參與這場別開生面的時裝騷,人人樂也融融。葉校長希望學生愛上學校、愛上上學的願望,看來已經成為學生心中理所當然的事了。

Text:Mami Editorial

【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】

📱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

🤱🏻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: mamidaily.hk

🔔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